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 > 正文

当前快报:仫佬族:稻米百变美味多

  • 2022-12-08 15:56:53 来源:科普时报


(相关资料图)

献稻穗、踢竹球、打竹梆……1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庆祝依饭节。依饭节,也称“喜乐愿”,人们借机表达保安集福、感恩祝福、庆贺五谷丰登。依饭节是仫佬族独有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2006年,仫佬族依饭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们欢庆依饭节时所献的稻穗,饱含着“仫佬稻香”之意,记录了仫佬族源远流长的饮食特点——以稻米为主食。自古以来,仫佬族就以种植水稻著称,宋代已有“种稻似湖湘”之说。尤其是仫佬族的稻米百变,让人们的饮食生活美味无穷。

他们擅长利用稻米制作白米饭、白馍、糍粑、粽子、米酒、黄酒等可吃可饮的美食,特别讲究保护稻米的营养和发挥其食养食疗作用。比如:制作米饭时要“蒸”不要“捞”,保护米中营养素;籼米利胃、补脾、清肺;香米活血益气、补肾健身;粳米、糯米都有补中益气、温暖脾胃作用;黑米的营养成分更高,开胃益中、补肺补肝、活血化瘀。

得益于稻米的营养价值和科学消费,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被列入“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全县总人口中仫佬族占80%以上。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我国仫佬族人口为277233人。而在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也是以水稻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生态度假,已成为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桂北粮仓”柳城县下辖的乡,古砦仫佬族乡开辟了一条从古代民居出发的精品旅游线路。一路下来,游客喜闻乐见:得知“古砦”名称从古老村庄“廨(xiè)”演变而来;见识了田间地头的高清摄像仪、多功能气象站、智能数据采集仪等数字化设备,农户只需用手机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就能实时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待到稻穗压弯了腰的收获季节,古砦仫佬族乡“稻田文化旅游节”就备受欢迎:表彰最美种植户、最美家庭、致富带头人;在稻花飘香的现代粮食核心示范区,举行割稻谷、扛稻谷、抓鱼和抓鸭子比赛;参加比赛的稻米美食,有的还形成了系列,比如争奇斗艳的糍粑:白糍粑、舂糍粑、冲糍粑、斗糍粑、艾叶糍粑……

然而,在全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石围古村,留存着建于明清时代的古屋70多间。2012年,该村还建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屯级民俗博物馆——石围仫佬族民俗博物馆。生活用具展厅里大大小小的石臼,是用稻米舂糍粑的工具。仫佬族谚语“大年初三舂糍粑”,因为大年初三属“赤口”(即“吵嘴”),而糍粑能起到“封口”“闭嘴”的作用,所以这天舂糍粑,为避免日后跟别人吵嘴。过年舂糍粑,又称为“年糍粑”,也作为礼品赠送邻里乡亲共同品尝。舂糍粑的时间和糍粑礼品渐成食俗,各有寓意:前者表示“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后者表示“快乐同享”“乡里相亲”。

仫佬,即仫佬族语言中的“母亲”之意。仫佬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稻食文化,在地域文化读物《三尖罗城》里有翔实记录。“三尖”是指仫佬族主要聚居罗城的三个鲜明特点:即环境优美“山头尖”、崇文重教“笔头尖”和美食荟萃“筷头尖”。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古砦仫佬族乡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推荐阅读

当前快报:仫佬族:稻米百变美味多

献稻穗、踢竹球、打竹梆……11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庆祝依饭节...

看点:大雪:冬天的精灵

“节气今朝逢大雪,清晨瓦上雪微凝”,大雪犹如冬天的精灵,纷纷扬扬,翩翩起舞,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像花...

【全球速看料】冬日到 南瓜俏

俗话说,“冬天到,南瓜俏”。在这日渐寒冷的季节里,人们猛然发现,餐桌上几乎少不了南瓜的身影。南瓜...

羽绒服新国标落地 购买时看“绒子含量”

寒潮来袭,羽绒服进入销售旺季,这也是自4月1日羽绒服装新国标正式实施迎来的第一个销售季。根据新国标...

世界快看点丨淋巴肉不能食用 购买时请睁大眼睛

近日,一位大学生发现外卖快餐中的肉质不对劲,质疑商家可能用淋巴肉作为食材,文图一上网迅速引发热议...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