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近年来,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等专业场馆建设成为参观者学习科普知识和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但是,家门口的公园科普却往往被忽视。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强公园科普建设,挖掘普通公园的科学内涵,不仅能够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快乐地接受科学知识,还在“游山玩水”中增长科学知识,唤醒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明确提出,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目前,科普环境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薄弱,科学发展与科学普及之间存在鸿沟。”刘俊来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之余游园赏景。大众身边的公园科普是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园的科学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在刘俊来看来,公园提供的游园观光内容,很多注重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建筑风貌、风土人情等,游人了解更多的是神话、传奇故事。对于公园隐藏着的关于地球演化、生命演变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却无法获知,只在那些专业地质公园、植物园才有详尽介绍。“比如,承德避暑山庄是非常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但人们在浏览历史名胜的同时,却未曾想过,这里曾是一个侏罗纪公园。公园内的山体岩石、墙壁的石块上,有不少恐龙化石碎片或印记,甚至游客漫步于公园蹊径,都有可能一脚踏在恐龙化石上。”刘俊来说,不仅如此,公园内每一株花草树木,也都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演化故事。
对此,刘俊来建议,首先,要强化公园标准建设。建立合理的公园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实施公园科学素质专项建设标准。加强公园的标识与说明,尤其是为大众提供正确的科学解释。同时,设计科普路线,加强导游培训,尤其注重其科学素质提升。
其次,保障公园建设经费投入。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各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基金,通过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最后,构建全国统一公益性公园科普数据平台,加强通俗易懂的网站设计建设,挖掘公园里的科学内涵,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知识。
标签:
科普时报记者史诗近年来,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等专业场馆建设成为参观...
法治日报记者 蒲晓磊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中...
总台记者佘利霞张文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为生活在我国境内的珍稀水生哺...
3月9日,“电力之光”学雷锋捐书助学科普志愿活动在北京市昌平区雨竹学校举行。活动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什么是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美丽中国?”在3月12日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