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骆香茹
2月17日,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2学术年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表示,大学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资料图片)
李志民强调,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科教协同育人。如何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科教如何协同?针对这些问题,多位专家提出了思考与具体的建议。
从精英教育到普及阶段 大学要突出多样化、差异化
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问题绕不开大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原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闵维方表示,大学的创新能力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上,大学不仅能培养创新人才,还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多年来,正是由于教育系统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我国的创新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进而跃升至普及化阶段。
“我们今天面临着一个矛盾,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但全社会还是以精英教育的思想来看待高等教育。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转变思想观念,校准社会预期,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是我们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时代需要抓紧补上的一课。”李志民认为,“在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大学要强调多样性,强调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科融合,而不是大家都追求精英教育,都要办所谓的综合性大学。大学的多样性体现在各行业需要多样性的人才,也体现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需求。”
由于层次和种类不同,大学的科研任务与重点也有所差异。“大学层次种类多样,满足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要提供不同层次的科研服务,研究型大学要加强科教融合,以就业为主的大学要开展产教融合。”李志民表示,大学还要提供数量可观、高质量的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但当前不少科技成果还停留在论文阶段。在理论上能实现,但在工艺上则无法实现。
“科研是要解决问题,而论文是科研过程的副产品。”他补充说。
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教育变革 助力人才培养
转变精英教育观念,遵循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的发展规律是科教协同育人的关键一步。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化,远不止于此。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变革,也推动了学习方式和形态的转变。
李志民提出,互联网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但不少科技和教育管理者、参与者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工业社会,甚至是农业社会。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我们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能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李志民认为,此前,教育界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较低,一些教师还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近年来,教育行业补上了信息化的课,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
李志民表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要发挥引领作用,紧密结合国家人才战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国民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充分的人才准备。
标签: 人才培养
2月17日,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2学术年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
12月18日,记者从塔里木油田获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又一轮寒潮时,塔里木盆地冬季保供战线却是一派...
12月17日,以“发展低空经济创享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2首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芜湖开幕。会议由安...
12月16日,第二届“星耀来安·人才科技节”在安徽省来安县和上海市两地同步举办。来自复旦大学、东南大...
12月17日下午,由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发起,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