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天天聚看点】农业气象专家冬日话“冷感”

  • 2022-12-28 21:55:28 来源:科技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夜间到清晨地面油菜结霜。黄智敏 摄

入冬以来,冷空气不断南下,人们普遍感觉寒冷。12月28日,记者采访了湖北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请他谈谈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的“冷感”,以便自我御寒。

一是干冷没有湿冷冷。黄智敏说,例如用北京与长江中下游的冬天做比较,北京比同在北半球的长江中下游纬度高10度,历年元月份平均气温为-4.7℃,比武汉低7.5℃,但冷感却似乎不如长江中下游一带。

其原因是长江中下游的绝对湿度(空气中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水汽质量)与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都比北京大得多,在人的面部等体表的水分,因蒸发需要消耗热量,就只能向人体要热,致使体温降得比较快。而且长江中下游冬季的日照时数比北京要少得多,使人体对阴湿天气的感受,比不上太阳的辐射热,所以人们感觉比北京的气温还低。

二是城市没有乡村冷。同一地区城市内到处是水泥或油渣路面,楼房林立,增热快,风小散热慢,加之工厂、居民用冰箱、空调排热,气温比乡村高。相反,因乡村空旷,一些绿色植物、水面吸热慢,空气流畅,水面蒸发与作物蒸腾耗热较多,气温便相对较低,加之风速较大,人的体表水分蒸发也快,体内耗热降温也多。

三是下雪没有化雪冷。任一地区,开始下雪常处于冷与暖湿空气相互对峙,通常风速小,人体表面水分蒸发慢,耗热少,加之天空云层密布,地面虽也要辐射冷却,但天空的云层较低又用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地面逆辐射,又把一部分热还给地面或近地表空气,加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时,还会释放出潜热,使地面或近地层空气获得部分热量,这样气温就不至于降得很低,因此人的感受就暖和一点。而在下雪后天气转晴的夜间,天空往往一碧无云,地面与近地层空气辐射冷却强烈,使气温比下雪时降得更低,在次日雪融化时,又会消耗热量,还存在的冷平流也有一定的风力,使人体水分蒸发快,因蒸发耗热致使体温下降。所以,在感受上就比下雪冷。

四是缓冷不及骤冷冷。如果天气由晴转阴,再缓慢下降雨雪,温度降幅较小,在生理与心理上容易适应,反之,天气迅速转雨,骤然降温,体表相对湿度陡升,人体急剧蒸腾耗热,这样在生理与心理的感受上就更冷。

五是静风没有刮风冷。在较强冷空气南下时,往往北方强大冷高压与南方的低气压区的气压梯度大,这样偏北风的风力(速)就大,人的体表水分蒸发快,即液态向气态的转化快,消耗体内热量多,感受就比风小冷。

黄智敏说,人体的感觉都与空气水分、风速、蒸发有关,这是导致冷热的关键因子,而水的相态变化及其各种气象要素,又如此紧密地掺和在人们的生活中。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正是利用水的相态变化及其各种气象要素,指导农民预防农业上的热冷害。

标签: 农业气象

推荐阅读

【天天聚看点】农业气象专家冬日话“冷感”

入冬以来,冷空气不断南下,人们普遍感觉寒冷。12月28日,记者采访了湖北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请他谈谈...

一场“科普盛宴” 成渝“双核联动”共筑科普未来

12月26日,第二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成都举行。围绕“成渝‘双核联动’...

每日速读!文旅部:春节期间将开展系列非遗传承展示实践活动

12月28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在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春节是各地...

【全球新要闻】科学新发现丨睡不着,可能和你的眼皮有关

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借助一种新方法,测量闭眼时的眼睑透光率。研究发现,闭眼时眼睑的亮度感知明显高于过...

全球快看:我国进入大雾多发时段 这份雾天防御指南请收好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我国也进入了大雾多发的时段。大雾会导致能见度下降、空气质量恶化,严重时还可能...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