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1.2亿年前的早白垩热河生物群,发现了鸟类新属种——朱氏克拉通鸷。这一发现增加了基干鸟类物种和形态的多样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
“我们将新发现的鸟类命名为朱氏克拉通鸷。鸷,意指凶猛的鸟,取自屈原的《离骚》中的‘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属名克拉通,取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种名献给了朱日祥院士,他的团队在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机理问题方面开展了大量重要研究。”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说。
朱氏克拉通鸷复原图。赵闯绘制
中生代,恐龙的一支演化成鸟类,飞向了蓝天。由反鸟类与今鸟型构成的鸟胸类是这一演化阶段的主要类群,它已经演化出大量与现生鸟类相似的形态特征。然而,其与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在形态上却存在着巨大差异。
“基干鸟类的演化位置处于始祖鸟和鸟胸类之间,它可以为填补两者之间的演化鸿沟提供重要信息。但由于发现的化石数量较少,目前对基干鸟类早期演化的认识还很有限。”王敏介绍。
研究结果显示,克拉通鸷与兽脚类恐龙在头骨形态上相差无几。它保留了原始主龙类双颞孔的结构,即上、下颞孔独立于眼眶且相互分离,翼骨具有膨大的方骨支,犁骨粗大。
这些原始的特征都说明克拉通鸷并未演化出现生多数鸟类具有的头骨可动性,即上颌独立于脑颅和下颌发生运动。与之相对,克拉通鸷的头后骨骼却已经具有大量鸟类的进步特征,例如骨化的胸骨,加长的前肢,缩短的尾骨,对握的脚爪等,说明了头骨和身体的模块化演化,头骨特别是颞区和腭区在演化上比较保守。
与此同时,克拉通鸷最为特殊的是具有异常长的肩胛骨和第一蹠骨。研究人员发现,肩胛骨在兽脚类恐龙比在鸟类中更易发生长度的改变,其在克拉通鸷中的独立加长有可能是适应飞行的一种尝试;而第一蹠骨的异常增长有可能与克拉通鸷类似猛禽一样的生态习性有关。
王敏表示,这项研究表明克拉通鸷的头骨不同部位之间、头骨与身体之间在演化上是不同步的,也就是镶嵌演化。而克拉通鸷的肩胛骨和第一蹠骨的特殊形态,也体现了在个体发育、自然选择和生态功能机会的动态作用下,一些看似演化相对保守的骨骼“摆脱了限制”而发生演化变化的现象。
(图片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提供)
标签: 恐龙头骨
1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1 2亿年前的早白垩热河生物群...
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李天传表示,计量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保...
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过去20年中,沉积在海底的微塑料总量增加了...
1月3日,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该局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等13个新冠病毒感...
1月3日,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近日,“青海省农牧区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