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全球看点:他帮农民用苦药材“种”出甜日子

  • 2023-01-17 10:58:20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

在外人看来,李明对中药材的热爱,近乎痴狂。


(资料图片)

一个快退休的老同志,每年下乡天数超过200天;翻开他的朋友圈,都是产业最新资讯。同事由衷地称赞:“李老师干事的劲头,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

“还有好多事没干完,不跑快点不行呀。”李明总是笑眯眯地回应。

作为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沙旱生植物研究室研究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中卫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组长,李明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如今,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药农从无序种植走向有序种植,为他们提供好种苗、好技术。”他说。

他需要攻坚克难,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复一日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季。

日前,2021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李明参与的项目《六盘山特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荣获重大贡献奖。

跑遍了宁夏的药材种植区

记者认识李明4年,见他的地点,永远都是在田间地头。

这也难怪,自2002年宁夏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海子塘和红海村建立“沙生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示范基地”以来,李明一直都在从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宁夏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有资源禀赋的,咱们要有信心。”调研途中,他反复向药材企业强调。

早在2000年,宁夏就被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中药材基地,经过22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风沙区、南部六盘山区3个特色道地中药材产业带,甘草、黄芪、银柴胡等8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宁夏盐池甘草和六盘山黄芪、秦艽已申请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盐池甘草还获批为国家驰名商标,全区以传统中药、保健品、食品为主的产业开发链初步形成。

当然,产业还存在种源混乱、种质不高、结构单一、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仍需各方把脉。

多年来,李明的足迹从北到南,踏遍了宁夏红寺堡、盐池、同心、海原、隆德、彭阳等县的药材种植区。他和当地药材合作社、种植户、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向他们讲解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帮他们解决在药材种植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2013年至2018年,李明承担了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同心、灵武、红寺堡四县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他卯足了劲要把活儿干漂亮,最后上交国家资源中心683种、683份标本;建立了宁夏沙旱生药用植物标本馆和种子保存库,收藏腊叶植物标本4505份,收贮种子标本279份共48857克。

皮肤黝黑、身材精瘦、总挂着笑以及“一路小跑”,这是很多人对李明的印象。“手头事情多,习惯了跑着干,没机会发福。”李明开玩笑说。

20多年来,李明承担了国家和自治区20余项中药材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项目,主持制定甘草等7项宁夏地方标准,多次获得宁夏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还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引导老百姓进行有序种植

“产业能否发展,关键要看效益。我的理念是要让农民年年有药种,引导他们有序种植中药材。”本着这样的初心,李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和路径。

然而,面对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要说服他们改变传统耕作内容并规范化种植并不容易。“必须要让老百姓尝到有序种植的甜头。”李明说。

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官厅村是一个小山村,农户主要靠发展草畜产业增收,2017年在李明的引导下开始尝试有序种植中药材。

李明从新疆、河南、云南引进了8个红花品种,筛选出耐瘠薄、丰产性好的“新疆裕民3号”让农民们种,一亩地能收20公斤花丝。除去种子、化肥等费用,农户种一亩地的收入能达2000多元。

“原来种玉米时纯收入不到2万元,种红花让我种出了信心,明年继续!”官厅村村民马金亮种了30亩红花,提起4万多元的纯收入,他笑得合不拢嘴。

自2018年起,科技部与宁夏联合启动实施“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根据深度贫困区重大科技需求,宁夏科技厅立项实施了草畜、马铃薯、小杂粮、冷凉蔬菜、中药材5个科技扶贫项目,组织区内外近百名专家联合产业部门和基层科技人员实施。

李明被任命为中药材项目首席专家。在他看来,要想搞好项目,最主要的是集成抗旱避灾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

他依靠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站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力量,引进推广中药材栽培、植保、农机等关键技术,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通过秋季双覆膜种植、波浪式覆膜穴播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宁夏中药材产量平均每亩达到了350到560公斤,产量较传统种植方式高出32.6%,亩产值最高可达2076元,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70元。

“这些年,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社会活动家。”李明评价自己。

原来,他在牵头制定《自治区“十三五”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自治区“十四五”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完成中药材高效种植技术效益等6项15个试验研究的同时,积极组织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的40名专家,深入产业大县开展田间讲学、决策咨询、院地合作等科技服务。

全区22个县市区,专家们的服务覆盖面达到了10个县39个乡镇,参与农户2983户,建卡户1556户,示范药材20种,推广技术20余项,推广面积51519亩,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力支持。

临近退休仍心怀“小目标”

都说“十年磨一剑”,李明带着团队成员用了两个十年,给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截至2020年,宁夏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8万亩(不含枸杞),总产量9.1万吨,种植业产值16.6亿元,加工产值6亿元,较2016年总种植面积增加了30.3%,总产量增加80%,总产值增加126%。

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宁夏极具特色的优势生态产业,但在李明眼里,成绩固然值得欣喜,但摆在首位的永远是问题。

有一年在石嘴山市平罗县,李明蹲在地里,捏着缠绕在大豆根茎上的菟丝子说:“菟丝子是银北引黄灌区发展了近40年的药材,宁夏的产量占全国2/3,平罗的产量又占宁夏1/3。可平罗菟丝子现在是‘墙内开药墙外香’,在外面名气大,但在宁夏影响平平,你说让人着急不?”

让中药材变成大产业,宁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明也还有很多事要忙。

“品种选育基础薄弱,繁育种植技术落后,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药材产地加工不规范,人才队伍匮乏……”平时话不多的李明,只要说起中药材,立马滔滔不绝。

还有3年就要退休,但李明从未想过退居二线,他最惦记的依然是中药材。

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当前的战略目标,如何使中药材在不与粮食争地的前提下,实现有序、稳定、有效、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个大命题。

下一步,李明将围绕中药材产业全链条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组织专家着力构建以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体系、道地药材生态种植体系、优质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及贮藏与产地加工开发体系为内容的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

到固原市彭阳县调研,李明跟着年轻的企业负责人一起爬到位于半山腰的种植示范基地。他仔细查看黄芪、黄芩双覆膜种植技术的应用情况,没有一丝懈怠。

“看,出苗整齐、保苗率高,旱区中药材生产育苗保苗的技术瓶颈,就被这项技术给破了,它现在是中南部缺水地区抗旱避灾的优势模式。”李明嘿嘿笑起来。

“我的‘小目标’之一,就是让双覆膜技术在宁夏的应用推广面积由目前的5000亩增加10000亩以上,早一天实现膜荚黄芪大面积种植,就能早一天从根本上提高宁夏黄芪的品质。”呼啸的山风中,李明的声音很洪亮。

(受访者供图)

标签:

推荐阅读

全球看点:他帮农民用苦药材“种”出甜日子

一个快退休的老同志,每年下乡天数超过200天;翻开他的朋友圈,都是产业最新资讯。同事由衷地称赞:“李...

最高法:侵犯人脸和身份证等信息可获刑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5批共4件指导性案例,均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案例。该批案例分别涉及人脸识...

【环球播资讯】月壤研究新成果:20亿年前月球仍存在岩浆活动

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科研成果: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20亿年前月球仍存在岩浆活动...

我国计划2024年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据探月工程总体安排,2024年我国将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后续嫦娥六号、七...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