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快讯 > 正文

内蒙古发现我国北方最早的石器装柄使用证据

  • 2023-01-31 18:57:09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1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利用三维拼接、3D建模、微痕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9万年前的萨拉乌苏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十分高超的小石器打制技术,并且能够为石器修铤进行装柄使用。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修铤装柄使用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考古科学杂志:报告》。


(资料图片)

萨拉乌苏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南缘,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目前馆藏的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主要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掘的邵家沟湾地点和80年代发掘的范家沟湾地点。

“这两处各发掘出石制品约200件,邵家沟湾地点发掘出的石制品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范家沟湾地点发掘的石制品保存在我们所。”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杨石霞介绍。

这些石制品的共同点是:尺寸小,分类和描述困难。“这限制了科研人员对这批材料本身的深入解读,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于萨拉乌苏石制品的定位存在争议。”杨石霞说。

为克服石制品尺寸限制,进一步挖掘萨拉乌苏石制品所蕴含的古人类技术与行为信息,研究人员近期对萨拉乌苏范家沟湾地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再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萨拉乌苏石器业属于石核-石片工业,其具体特点包括:石制品尺寸极小、绝大部分小于2厘米,石制品中的工具修理得极为精细。

“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古人类掌握了十分高超的打制技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石料的高度开发和充分利用。”杨石霞解释。

同时,从微痕分析的角度,研究人员识别出萨拉乌苏修铤工具确实有被装柄使用过的痕迹,“铤”即石器上连接柄的部位,方便将其捆绑于柄上。

“这是首次从微痕角度探讨萨拉乌苏古人类如何使用这些小型石器。”杨石霞说,已发表的研究显示,范家沟湾石器制品的最新光释光年代为距今9万年以前,这也意味着这一发现是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石器修铤装柄证据。

杨石霞表示,尽管目前无法明确萨拉乌苏石器生产者的身份,但他们高超的石器打制技术、高效的原料利用效率和先进的工具生产意识,为认识该区域晚更新世初古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信息。

萨拉乌苏修铤工具的照片与3D模型杨石霞供图

标签:

推荐阅读

内蒙古发现我国北方最早的石器装柄使用证据

1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利用三维拼接、3D建模、微痕分析等技术手段,...

播报:2022年我国送出超4.2万亿元税费政策“红包”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31日介绍,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 2万亿元,为助...

当前视讯!河南郏县科特派“牛保姆”助红牛产业奔上快车道

河南省郏县红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在科学饲养推广示范方面,科技特派员功不可没。

环球微速讯:青岛26名科技特派员获山东省通报表扬

近日,山东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社厅联合发文通报表扬了2022年全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优秀人员,...

全球通讯!广西南宁:新春活动浓浓科技味儿

近日,广西南宁市科技馆举办了“前‘兔’似锦新年荟”活动,系列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内容丰...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