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乙醇,俗称酒精,既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也是世界公认的清洁燃料。全球66%的乙醇被添加到汽油中,用作燃料乙醇,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然而,我国使用乙醇汽油却相对较少。说起个中原因,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院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关键在于需求大,乙醇产量根本不够。”
【资料图】
过去,乙醇生产主要以粮食为原料,但这会造成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该技术路径并不适合在我国大范围推广。
为了让乙醇生产与粮食脱钩,刘中民团队一直在化石能源制乙醇的方向上攻关。经过十多年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开辟出煤基乙醇的新“赛道”。
过不了“经济关”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比达95%。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乙醇成套技术,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刘中民团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煤制乙醇,虽然方向明确,但团队成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朱文良坦言,“不是大家不想做,而是这件事情实在不好做。”多年来,这条“赛道”上聚集了来自全球诸多国家的竞争者,却都止步于研究开发阶段,未能实现工业化。
传统的煤制乙醇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乙醇,二是煤经乙酸制乙醇。
“这两条路都荆棘密布,离实际应用比较远。”刘中民说。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乙醇是个世界性难题,主要因为需要用到贵金属催化剂铑。
“这条技术路线不仅产量很低,还会造成设备腐蚀,生产成本太高,不具有经济可行性,无法实现工业化。”刘中民解释。
煤经乙酸制乙醇的技术路线也过不了“经济关”。
“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生产装置需要用到昂贵的抗腐蚀材料,导致生产装置的投资特别大。”刘中民说,更重要的是,这条技术路线也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企业要算经济账,不太愿意投入。”
扫除催化剂“拦路虎”
两条传统的技术路线都走不通,怎么办?只能另辟“赛道”!
2010年10月,刘中民研究团队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正式开展煤制乙醇技术攻坚。
“这条新‘赛道’以煤基合成气为原料,经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氢合成乙醇。”在刘中民看来,这条路线最有希望实现煤经合成气制乙醇,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然而,“这条技术路线并不好走,催化剂活性低、稳定性差,是很大的‘拦路虎’。”朱文良说。
为找出合适的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二甲醚羰基化催化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艰辛探索。
2010年至2012年,朱文良和研究团队成员做了大量催化剂研究和筛选试验,但始终没有突破,催化剂的寿命一直停留在几十个小时。
“在这个阶段,要筛选大批催化剂,每种至少开展10个试验,在不同的温度、配比、压力等条件下,一个个试。”团队成员刘红超至今难忘这段最煎熬的日子——明明很努力,但一直看不到突破的希望。特别是有一次,试验快做完时,突然因为打雷停电了,数据丢失,只能从头再来。
研究没有突破,沮丧也在所难免。回忆起那段时间,朱文良说,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但庆幸的是,“那时我们都是年轻人,大家劲往一处使,没有一个人放弃”。
2013年初,团队成员终于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曙光。新开发出的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寿命达到900小时,已经到了技术突破的临界点。
接下来,催化剂寿命被不断延长:1150小时,6400小时,16000小时……催化剂的难关总算过去了。
在争吵中加深理解
在提高催化剂寿命的同时,试验规模也在扩大。
中试是一个承上启下、把实验室成果往工业化应用的过程,催化剂填装量从1克变成100克,放大了100倍。
“放大过程中,每个条件都会影响试验的运行结果,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功与否。”朱文良介绍,中试不同于实验室的小试研究,大家都没干过,“加上开始的试运行,共失败了4次,当时压力真的很大。”
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没有闯不过去的“火焰山”。
“每次失败后,我们都会复盘,分析到底是哪个地方出现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还有什么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下一次试验该如何优化。”朱文良说,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复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经常发生争论,“但回头看,吵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认清规律的过程。”
与争论相伴的,是常态化地加班讨论试验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月11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全球首套1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无水乙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最近,全球首套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已成功投产。刘中民团队在煤基乙醇这条新“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了新动能新优势!
标签:
乙醇是世界公认的清洁燃料。为了让乙醇生产与粮食脱钩,刘中民团队一直在化石能源制乙醇的方向上攻关。...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
美英科学家合作发明了一种可扩展的新型模拟量子计算机,有望用于解决现有最强大的数字超级计算机也无法...
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科学家在内的研究团队,发布了迄今为止对物质如何在宇宙中分...
近日,德国科学家在一项针对人类受试者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变化的刺激不一定会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