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评论员
加强基础研究,不仅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4年超过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
纵向比较,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增长已经较快。但对照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投入研发经费首次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2.55%,已经超过欧洲很多发达国家水平;但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经费总量的6.32%,而欧美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占比基本稳定在12%以上。
更大的问题则在于投入结构。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超过90%来自中央财政,企业和社会投入较低。这也不同于全球一些科技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基础研究经费中,政府、高校投入一般占60%左右,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投入占40%左右。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离不开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已经有一些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主动采取设立研发基金、组建创新联合体、资助高校和研究机构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基础研究中来。最近还出现了民营企业设立的资助到个人的项目,不失为探索社会多元投入和资助方式的有益尝试。这些社会投入,对于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推进基础研究的强大合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反映了全社会科技创新观念的转变。
“十四五”规划要求,将基础研究的占比提升至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这些目标的落实,不能只靠政府,需要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要持续探索基础研究多元化的投入渠道。要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持续探索、不断创新多元投入的机制和方式。
要为社会捐赠创造良好环境。要推动形成社会资本关注支持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的社会氛围。完善鼓励社会捐赠资金支持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与配套措施,打通捐赠渠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激励政策、监管机制等;通过捐赠配比、共建基础学科永续留本基金等政策措施,将“第三次分配”有机嵌入到基础研究资助体系中,鼓励、引导更多社会捐赠力量参与进来。
要探索更高效的资助方式。实际上,这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科技发达国家共同探索的问题。比如,社会力量投入怎样识别有潜力的人才、怎样以更好的方式资助到个人、怎样提高原始创新成功的概率等。随着引领性的科研领域越来越多,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开创性理念和科学路线,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资助方式本身的科学性。
标签:
加强基础研究,不仅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解读首次运用了超写实数字人与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解读首次运用了超写实数字人与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国际高能物理学界高度关注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又有新进展。“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CEPC的《技术...
“对于欠发达地区,培养领军人才,要比发达地区下更大的力气,以更宽广的胸怀礼贤下士。”中国科学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