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每年这个时候,我国从南到北都会渐次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一锹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厚植美丽中国底色。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近十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我国。全国草地面积39.68亿亩,划定基本草原37亿亩。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石漠化治理任务5385万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植树护绿,实现“开门见园”
在我国第45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国土绿化面积超700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全年举办“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各类尽责活动262个。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北京植树护绿的黄金季节到来。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部署下,北京市各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义务植树活动。
“为适应北京的地理及气候特点,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1985年3月18日,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规定全市人民‘义务植树日’的建议,每年4月的第一个休息日为首都义务植树日。”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常祥祯说,经过多年绿化建设,北京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据统计,自开展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2亿余株。从1980年到202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4.8%,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9.3%。如今,北京已有各类公园1050个,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开门见园”。
全民义务植树,已在多地掀起热潮,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3月,安徽宿州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一码通小程序启用,群众通过小程序就可以参与到植树造林、抚育管护、认种认养、自然保护、志愿服务全过程。目前,宿州市积极以多种全民义务植树模式推动国土绿化进程,全市今年已完成造林6400亩,完成率达80%。
吉林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已有40多年,全省共3.51亿人次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15.94亿株。据悉,吉林省计划用10年时间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从2021年到2030年完成森林生态修复2000万亩以上,确保森林总量扩充、提质增效。
“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说,“这样的绿色发展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鲜明特征。”
政策助力,国土绿化有路径
植树造林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既要因地制宜,还需适地适树,让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
2022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印发《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推进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纲要》注重落实科学绿化要求,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之路,着力解决“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的关键问题。
以合理安排绿化空间为例,随着我国几十年的大规模植树绿化和生态治理,可造林绿化空间日益减少,国土绿化的态势和区域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解决“在哪造”的问题,《纲要》提出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将规划造林绿化空间明确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并上图入库、统一管理等。
此外,《纲要》坚持问题导向,分区施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例如,在青藏高原区,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治理;在黄河流域,重点增强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能力,推进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在长江流域,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防护林建设和质量提升,促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在南方丘陵山地区,重点加强森林质量提升和血防林建设,加快石漠化治理等。
目前,国家林草局正在组织编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2023—2025年国土绿化行动的目标任务。按照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保每年国土绿化1亿亩,人工造林不低于2000万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布局国土绿化项目。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积极谋划一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造林补助项目,造林空间较大的省份要重点支持对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有贡献的项目。
科技赋能,造林事半功倍
《公报》显示,一年来科学绿化持续深入推进。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20万公顷,飞播造林17万公顷,封山育林104万公顷,退化林修复142万公顷。人工种草120.4万公顷,草原改良201万公顷。
从引入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技术到丰富植物配置模式,各地探索用科技手段努力增绿,悉心护绿。
“在那曲种树,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亿利集团那曲项目执行团队负责人郝伟说。高寒缺氧,大风凛冽,冻土坚实……自然环境恶劣的西藏那曲,曾经是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如今的那曲建设了“那曲高寒地区植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试验基地,基地中生态大数据系统、天眼平台、物候监测系统等科技设备应有尽有。
目前,树种的成长环境不仅有郝伟等“绿色工程师”们的悉心呵护,还有高科技的支撑。这些被培育的树木能够成功越过7个冬天的严寒考验,平均保活率达75%,基地苗木保有量约30万株。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其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效果十分显著,是具有重大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树种。2022年,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和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等单位及相关专家协作选育的“红棘1号”“中棘3号”“中棘4号”等3个沙棘优良杂交无性系获得国家林木良种审定。
“这3个沙棘无性系良种由蒙古沙棘亚种与中国沙棘亚种通过远缘杂交产生,适宜我国北纬35度—45度干旱半干旱广大区域种植。这批沙棘良种的审定和规模化推广应用,将促进我国沙棘资源培育与利用的良种化进程,对我国‘三北’地区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所长张建国说。
山林夕阳低垂,阵阵松涛起伏。六盘山人工林是宁夏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近年来,当地通过科学间伐、重塑林间生态、大数据动态监测等措施,探索出一条精细化管理的森林保护之路。
“原来我们的工作是‘七分造、三分管’,现在成了‘三分造、七分管’。智慧林业系统通过‘人检+技检’相结合,网格化管理六盘山135.67万亩的森林资源。未来,实现数据的科学化、精准化,应用的常态化将是发展趋势。”六盘山林业局专业扑火队队长安占仓说。
截至2021年,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四分之一,森林面积和森林储蓄量连续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加最多的国家。
标签: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每年这个时候,我国从南到北都会渐次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
指导你调整跑步姿势的智能跑步机、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的深睡小屋、能感应宝宝体温的婴儿服装……在第三届...
“去延边打卡啦!”在沈阳南至延吉西的G8035次“民俗游”高铁列车上,来自辽宁某高校的一支四人青旅小团...
千亩梨花绽开颜,花开时节满“峪”香。进入4月,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新村的500亩玉露香梨花在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管庆方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利用合成云母和细菌纤维素,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