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感染者增多是原始毒株回来了吗?高危人群咋预防?——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蔺娟、张逸飞
(相关资料图)
近期有网民反映,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重症患者也在增加。原始毒株回来了吗?出现“白肺”有没有后遗症?高危人群该如何预防?国家卫健委组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问:有网民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救治不及时,拖成了肺炎。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于凯江:国家在及时出台优化措施时,同步进行了相关部署。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积极作用,对其职责和定位进行了明确。特别是三级医院要重点收治高龄、患有基础疾病等高风险人群,扩充发热门诊和急诊,扩容重症资源,尤其是重症床位、医疗力量,重点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
目前个别患者出现就医晚的情况,为避免这一问题,建议出现感染症状要做好居家健康监测,如果出现连续三天以上高热、呼吸困难等转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问:近日,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了肺炎,甚至肺部CT呈现“白肺”现象。有网友认为,“白肺”与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或德尔塔毒株有关。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于凯江:目前我们监测到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F.7和BA.5.2,没有监测到早期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这与接种疫苗也没有关系,目前的临床结果和国内外文献都显示,接种疫苗后发生重症的概率会显著下降,不接种疫苗发生重症的风险则会增加。
何英利:不仅仅是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多个病原体都可能引发肺部炎症,加之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增高,并非所有的“白肺”都是新冠病毒导致的。
问:如果出现“白肺”,临床上采取什么治疗措施?预后如何?有无后遗症?
于凯江:临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给氧治疗,包括有创机械通气、无创通气;二是俯卧位通气;三是免疫调理、营养支持。这些方法都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多数预后良好。
马晓春:从这三年的临床观察来看,无论是从肺功能还是从影像学的吸收上,多半患者恢复得都很好,肺部有明显残留损伤的情况极其少见。
问:此前,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现在一些老人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肺炎,甚至出现死亡。该如何解释?
何英利:总体来讲,目前医院住院患者中,重症患者数量较以前有所增多,主要是由于感染基数大所致。奥密克戎本身导致重症的风险并没有增大,但感染的患者基数增多,相应的重症患者也成比例地增加。
马晓春:一些高龄老人,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老人,以及需要长期透析或肿瘤晚期患者,本身就是脆弱人群,感染之后会使病情加重。这部分人群应该是我们重点保护的人群。
问:有网友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属于新冠高危人群,极易发展成为肺炎。该如何预防,万一感染怎么治疗?
于凯江: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在疫情流行期要更加注意个人防护,减少聚集,做好日常消杀,尽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健康监测要更加科学严谨。如有吸烟等不健康行为,要尽快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影响。
马晓春:高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持续高烧、气短、呼吸困难,特别是血氧饱和度降低明显、基础病有所加重,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可能是损伤加重的征兆,要尽快到医院救治。治疗时可进行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服用化痰平喘药物,便于尽早康复。
【责任编辑:谷玥 】
标签: 国家卫健委
治疗时可进行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服用化痰平喘药物,便于尽早康复。
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提升13%,能量密度可达255Wh kg。
爱琴海或许可被视为地中海地区跨海活动的摇篮。
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不给矿老板接盘。
哪吒到底能不能脱胎换骨,恐怕还要经受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