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对“付费上班”应依法治理系统治理

  • 2023-06-12 14:03:37 来源:中工网

最近职场上出现一个新词,叫“付费上班”,是指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不仅没有工资还要倒贴给企业。

“付费上班”最早是有专家在微博上提出的建议,起因是许多应届毕业生因为缺少工作机会和实习经验,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局。他建议:让大学生付费上班,企业加强培训,让员工付费获得的经验物超所值。

万万没想到这个建议照进了现实。比如,国内的两起“付费上班”的招聘事件,就曾引发了全网讨论。去年6月,某网络游戏公司推出17800元“付费上班”岗位;近日,一张来自湖南一家传媒企业的邮件截图,写明了一个补充实习生的岗位,每月要交500元实习管理费,还要购买375元人身意外险等。


(资料图片)

无论是“付费上班”,还是类似的“付费实习”,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背后有诸多的法律漏洞和不足,并且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欠妥。

首先,不合法。可以明确的是,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用工单位以任何名义收钱都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拒绝。员工付出劳动,为企业创造了价值,理应获得适当报酬。公司不仅不给报酬,反而让员工“倒贴”,本质上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再者,存在风险。眼下社会上出现的所谓“付费上班”,通常不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以各种培训、实习或者灵活用工的方式出现,以培训之名行“免费榨取劳动力”之实。这里面或多或少存在“诈骗”的影子,当初的承诺,比如转正、就业、高额薪资、签订正式合同等有可能无法兑现。

有律师指出,明知无法兑现却要求职者付费上班,有关部门可以诈骗罪追究企业负责人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而“付费上班”的出现,更让一些黑中介嗅到了商机。他们通过各种分类信息网站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赤裸裸地以诱骗求职者交纳各种费用为最终目的。

第三,不可取。根据资料显示,真正的“付费工作”“付费实习”最早发端于金融行业,相当于花钱购买一种技能培训,学员通过此类培训“镀金”,为求职增加竞争力。

但如果将此类培训、实习变成常规的经营活动之一,甚至于盈利项目,那恐怕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超出企业的正常经营范围的嫌疑。

同时,“付费上班”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对于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加重经济负担。而且,付费上班并不能保证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所以,“付费上班”,可谓“投入大、风险更大”。

我们也应该审视“付费上班”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求职难度加大,而实践经历又是求职者重要的“加分项”。在当前就业形势的大环境下,相信确实会有不少应届生愿意选择花钱来购买项目实践的经验,以获取自己在激烈就业竞争上的优势,一味地批判“付费上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付费,从根本上是为求职者提升职业技能。那么试问,为何正规的教育渠道无法培养出贴近、适合职业需求的大学生?所以,社会方方面面应该优先考虑如何帮助求职者提高技能。

首先在校园内,高等教育改革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应避免培养的人才只会“纸上谈兵”;教育机构则应在教室以外,提供更多的实际锻炼机会。例如德国“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模式,就更容易造就贴近实际企业需求的人才。

社会层面,用人单位应顺势而为、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求职者提供、创造就业机会。工作比原先难找,但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把开放岗位或实习机会看成是一门“生意”,这样做无异于“趁火打劫”,不得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还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就业和实习机会的稀缺,给不良中介假借就业单位之名行非法牟利之实提供了外部环境;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以及网络技术监管难等因素,也助推了此类现象的野蛮生长。要让求职者避免陷入该类陷阱,就需营造安全、有序、公正、合理的就业环境。

据劳动报报道。(陈宁)

标签:

推荐阅读

对“付费上班”应依法治理系统治理

最近职场上出现一个新词,叫“付费上班”,是指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不

抖音救不了苏宁_世界播资讯

“星标⭐️”关注字母榜不再错过大事件和深思考点击上方字母榜>右上角

巅峰极速a车图鉴大全 巅峰极速a车有哪些_热点评

很多玩家就想看一下巅峰极速a车图鉴,小编收集了一些游戏中的资料,让

北重三中在全国科普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获佳绩

近日,北重三中组建的两支队伍参加了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

焦点讯息:《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业界